
2025食博会·预博会和农博会现场。邓浩 摄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工作人员为采购商介绍产品。
李玲 摄
4月18日至20日,第九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第三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和第十四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下称“2025食博会·预博会和农博会”)在东莞举行。
作为全国农食领域的重要行业盛会,2025食博会·预博会和农博会设展面积达50000平方米,现场气氛热烈,成交喜人。据初步统计,展会签约合作金额突破360亿元。
展会不仅是产业交流、贸易撮合的平台,更成为展示新产品、新理念、新模式的重要窗口。人潮涌动中,一幕幕“空台”盛况、一次次“出圈”打卡、一项项“AI+农食”突破,共同绘就了东莞这场农业盛会的多维图景。
人气旺,农食产品供不应求
展会首日一大早,来自佛山的采购商黎冲便和搭档赶到现场,为筹备开业的零食超市选品。在河源馆,他们看中了五指毛桃、菌菇等食材,在河北展区,还选中了山药果干。“展会有很多优质产品,逛一上午就加到了不少展商的微信。”
展期3天的2025食博会·预博会和农博会,吸引了超2万名海内外观众入场,像黎冲这样的专业采购商有约7000名。观众的热情超乎参展商的预期,不少产品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辽宁省康平县憨馥土特产品有限公司带来的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康平甘薯。现场试吃活动直接带来销售转化,一名采购商品尝后一口气预订了8斤,“我们顺着香味一路找过来。甘薯口感很细腻,一点纤维都没有”。
该公司总经理李学君介绍,此次携1000斤产品南下参展,不到一天就全部卖光。仅剩的几十斤样品,也被试吃的观众“热抢”,展台后摞满了空空如也的箱子。
从“辽”动味蕾到海南风情,从麻辣江湖到江南食韵,从日式风味到墨西哥咖香……这场“国字号”的美食盛会汇聚全国31个省(区、市)及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51家企业参展,观众得以在东莞畅享全球美食风采,许多品质出众的农食产品很快便销售一空。
在新疆展区,孜然与麦香交织的阵阵香气吸引了不少观众。新疆百成鲜食(集团)供应链有限公司的展位上,热气腾腾的羊肉抓饭香气四溢。“许多顾客说,他们曾在新疆旅游时吃过抓饭,这次看到我们的产品,立刻就想带回家。”该公司招商运营总监买玲介绍。
除了零售火爆,百成鲜食还收获了电商平台、线下实体店等渠道的合作意向,展会首日即留下了近20家采购商的联系方式。“不少人问我们是否有旗舰店或经销商,希望能在广州长期销售。”买玲提到,未来将加速布局华南市场,推动新疆特色食品“落地生根”。
地域文化的融入为产品赋予了更多辨识度,也成为推动现场热销的重要因素。河南新乡市卫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家花馍”第三代传承人梁莉带来一款广东市场设计的“时来运转醒狮花馍”,引得许多广东餐饮企业洽谈合作。
在四川展区,北川羌族自治县的茶叶企业展出融合非遗技艺的“醒羌”系列礼盒。“我们的茶园平均海拔1200米,茶叶采用传统古法工艺制作,回甘悠长。”品牌推介官张青莹介绍,一家东莞企业当场下单200份高端礼品茶。
日本农业国际交流协会携15家日本企业参展,代表理事王懷表示,参展的产品在展会上大受欢迎,而他们对展会的期待不止于此,“明年(队伍)肯定会更大!”
名气响,各类博主齐聚“打卡”
现场参展商与采购商热情高涨的同时,2025食博会·预博会和农博会也在社交平台上迅速“出圈”。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22日,全网累计传播展会信息超9800条。
多名外籍友人专程前来“打卡”。来自爱尔兰的卢克与来自英格兰的亚历克斯在东莞综合展区品尝了东莞特色观音绿荔枝和系列风味产品。他们就着荔枝醋干杯欢呼,为荔枝曲奇带货,对着镜头热情喊话:“买它!”
“东莞,好吃!”马来西亚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苏莱雅称赞展会现场琳琅满目的美食。苏莱雅是第一次参加以农业和食品为主题的展会,展会规模和诸多新产品让她印象深刻。她表示:“这不仅是美食的盛宴,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让世界看到东莞的独特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国字号”展会已是第五次落户东莞,形成了展城融合的良好机制,助推东莞的城市影响力持续提升。
“在‘家门口’实现‘赶大集’的快乐!”“目测这周末全东莞人都来这里。”“展区大、摊位多,有吃有喝!”“现场有机器咖啡师做咖啡,口感不输正牌咖啡师。”社交平台上,涉及展会相关的笔记近300篇,不少博主来到现场,感受农业和美食领域的新技术、新服务、新成果。
抖音博主雯雯子边逛边记录,与云端网友共享美味记忆。“这里能欣赏到精彩的茶艺表演,品尝到各种好茶,口感醇厚,茶香浓郁四溢。这个展区都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产品,像这个手工艺品,不仅精致,还承载着乡村的文化和故事。”
开展前举办的“食界造浪者,等你来战”短视频大赛,成为了年轻群体、行业从业者踊跃参与的热场活动,让农业与食品话题跨界破圈,实现线上线下同频传播。作品《奇思妙想!“烹饪始祖”》全流程使用AI制作,站在当下、畅想未来,获得比赛一等奖。
“食博有珍品,直播探鳌江!我们现在来到了莞揭特展馆……”转盘一摆、灯具一调、手机一支,一场由“05后”大学生负责的助农直播在展会首日如期而至。一个多小时里,学生团队带领线上观众深入了解来自揭阳市惠来县鳌江镇的农特产品。
主讲人沈玉梅自信从容,她是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学院教师,同时也是驻鳌江镇的帮扶工作队队员、澳下村第一书记。从甜度十足的红薯,到长达90多厘米、重达40斤的“巨无霸”冬瓜,再到产地特色虾干的品种溯源,每一个产品背后都有沈玉梅信手拈来的故事和解释。
原本只是来布展的揭阳市健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潮明,也被临时“拉”进直播团队。在学生们的带动下,他面对镜头侃侃而谈。“这群大学生特别有朝气,语言接地气又亲和,观众听得进去。”张潮明说。
科技强,AI赋能智慧农食
能跳“网红舞”的AI促销员、能搬运50公斤物料的AI递送员、能自主导航并双语讲解的AI讲解员……由圈子你我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圈子你我”)部署的AI商用服务机器人矩阵,游走于展会现场,成为一大亮点。
据悉,本届展会是国内首个AI赋能的智慧农食展会,现场处处可见AI元素。在无人餐厅,两台机器前排起蜿蜒长队,随着机械臂优雅地完成制作流程,一杯馥郁的拿铁在90秒内递到体验者手中。
这是广东酷库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带来的“咖啡机器人”。该公司市场经理刘城男介绍,“咖啡机器人”已经实现了从点单到出品的全流程无人化操作,标准化的出品品质和智能化的运营模式,正在重塑传统咖啡实体店的经营形态。
“它相当于一家微型咖啡店,内部空间设计巧妙,利用率极高。”刘城男表示,产品目前可以部署在各种商业场景中,已经与东莞的多个潜在客户达成合作意向。
遍布在东莞综合展区、农博会展区、各大展团的许多智造产品,也在彰显AI赋能的科技“食”力。
来自松山湖的圈子你我让AI扎根田间地头,巡检机器人监测土壤墒情生成施肥方案,将传统“经验种植”升级为“数据种田”。道滘镇的沙拉食刻(广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构建起AI驱动的“产销神经中枢”,通过腾讯云大数据平台预判无人售餐机的需求,将餐食损耗率压至6‰的行业新低。
广州海睿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农博会的“老朋友”,不少采购商早早来咨询旗下产品智能虫情测报灯。这款与人等高的产品占地不到一平方米,能监测约50亩的农田。
该公司销售总监唐平介绍,配合睿农宝智慧农业云平台,智能虫情测报灯能捕捉虫害,并进行虫情测报、虫情统计、虫情分布、预警记录等数据分析,为农户推荐防治方法,目前已支持300多种农业病虫害识别。
智慧农食是未来的主流趋势,而AI技术将加速这一进程,这是与会展商们的共识。广州市华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开发无人驾驶水稻精量穴播机,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会考虑在产品中加入AI功能,以便更精确地识别、规划播种机路径。
在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海洋牧场工程师徐珂看来,AI与海洋工程结合将开拓深远海养殖新空间,构建“资源养护—高效生产—生态友好”的智慧渔业生态,为健康养殖贡献海洋科技力量。
撰文:王颖 施美 林海金 谢麦诗 龚菊 马新杰 何绮莹 官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