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全国汇演戏剧专场,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中学学生进行《飞》戏剧表演。 本报记者 单艺伟 摄

4月26日,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全国汇演实践活动成果(工作坊)展示现场,一名观众(左一)兴致勃勃地与福建省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拾光花灯”艺术实践工作坊的师生一起制作花灯。 本报记者 张学军 摄

4月26日,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全国汇演器乐专场,候场期间,一名老师在仔细检查学生的乐器。 本报记者 张学军 摄

4月26日,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全国汇演实践活动成果(工作坊)展示现场,浙江省杭州市崇文未来学校“崇文陶帮”艺术实践工坊六年级学生黄禹潼(前右),手把手地教前来观展的湖北省大冶市滨湖学校四年级学生陈梦琪(前左)做陶艺。 本报记者 张学军 摄

4月26日,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博才梅溪湖小学蒋传雨老师带领学生到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全国汇演实践活动成果(工作坊)展示现场参观,孩子们收获满满。 本报记者 张学军 摄

4月25日晚,在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全国汇演开幕式上,学生志愿者引导观众有序入场。 本报记者 张学军 摄

4月26日,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全国汇演实践活动成果(工作坊)展示现场,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育新小学学生在进行湘绣非遗展示活动。 本报记者 单艺伟 摄

4月26日,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全国汇演舞蹈专场,广西北海市第一中学学生进行《匠心·陶韵》舞蹈表演。 本报记者 单艺伟 摄
“少年的梦,随星辰远航,在浸润中发芽……”4月25日晚,伴随着轻快活泼的歌曲《飞向星空》,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全国汇演在湖南长沙拉开大幕。
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每三年举办一届。本届展演活动以“绽放艺术风采、激发强国力量”为主题,分为各校和县(市、区)、地(市、州)活动,省级集中展演,全国汇演三个阶段,覆盖全国15.6万所中小学校,吸引了3.74亿人次学生参与,是目前基层学校覆盖范围最大、受众最多、参与最广的一届。全国汇演由教育部和长沙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近4000名师生代表参加。
展演活动以声乐、器乐、舞蹈、戏剧等多元形式,让艺术教育真正走向全体学生。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二中学的戏剧《贵妃醉酒》,通过细腻的唱腔、身段和情感表达展现传统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湖南省长沙市第十一中学的《靖西·田园对歌》,用音乐诠释文化自信;西藏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舞蹈《盛世欢歌》,以西藏传统戏剧藏戏表达对祖国的祝福……这些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更让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塑造人格、坚定理想,让艺术成为“触动心灵的力量”。
展演活动推动了美育教学模式的革新。贵州教师将地方特色融入木刻版画教学,用刀尖记录艺术之美;福建教师创新推出厦门漆线雕艺术实践课程,引导学生爱家乡、传文化;上海教师借助AI(人工智能)技术带领学生制作出一幅幅插画,探索中学美术电子绘本教学……这些打破学科壁垒、链接真实世界的教学创新,正在重构美育课堂的生态。
展演活动也展现了科技赋能美育的新路径。智能发光演出服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实现精准联动,勾勒出璀璨星河;AI绘画区里,孩子们的水墨涂鸦在屏幕上实时转化成艺术作品;数字导游“蜀堆堆”用俏皮的舞蹈带领观众穿越三星堆文明;通过中小学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创新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管理,让城乡学生共享“云端艺术馆”……这些创新实践,展现了美育与时俱进的蓬勃生机。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展演是深化美育改革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舞台,广大参展学生以艺术之美,育爱国之情,砺强国之志,践报国之行,集中展现了近年来学校美育改革的显著成效,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实践参考。
4月27日,闭幕式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举行。当《沁园春·长沙》的旋律响起,全场观众自发跟唱。展演虽然落幕,但那些在舞台上绽放的光彩,将会激励更多学生展少年风采、扬青春理想、逐未来之光。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30日 第04版
作者:本报记者 陈有利 李小伟 文